来到环度后,一直感觉很有动力,有信心,学会了分配时间,知道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,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。
“孩子越大越没有意思了。小的时候多好玩,什么话都和我说,现在可好,和大人就是没话说。”类似这位家长的抱怨,如今,在我国许多家庭都普遍存在。孩子长大了,却与父母疏远了,难道父母与孩子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吗?教育专家指出,在缺乏有效的语言沟通的背后,其实是父母无法探知孩子内心世界的苦恼。
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,孩子和父母为什么好似来自不同的星球?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小波分析说,有三个原因导致孩子与父母日渐疏远。
一、不尊重孩子的思考和想法。王小波说,做父母的以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,但正是这个“为孩子好”,让孩子吃尽了苦头。一位高中生在日记中写道:“他们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,什么也不让我干,但是我真正想要的、想干的,他们并不了解,也不感兴趣,他们只是希望我好好念书,除了念书什么也不让做。”而这种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,因为孩子已经长大了,有了独立的思想、意识、渴望,而父母对孩子的想法、做法每每抱以不尊重、轻视甚至呵斥,这很容易刺伤那些正在长大、渴望成熟的心。
二、忽视孩子学业之外的需求。在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,父母深感学习、学历的重要性,所以一味地要求孩子考好大学、选好专业,而对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与情感需要,则采取忽视、漠然态度。这种态度渐渐造就了父辈与子辈之间不可填补的鸿沟。
三、传媒时代,网络语言流行,父母与子女无法共享网络语言。不上网的父母当然听不懂什么是“美眉、青蛙、恐龙、大虾”之类的词,却只觉得都是些贫嘴呱舌,对其不屑一顾。而孩子们呢?则觉得父母索然无味,只会唠叨瞎操心。同时,在某些方面,孩子在成长,父母却落后了;对新的语汇、新的兴趣、新的焦点话题、孩子谈话的兴奋点,父母都很茫然,却仍然每天絮絮叨叨,这必然导致父子、母女之间无话可谈。久而久之,再想坐到一处聊聊天,就变得不可能了。孩子宁可与网友聊得火热,也不愿对自己的至亲父母送上一个笑脸。
如何消除父母与孩子之间鸿沟呢?王小波认为,首先,父母要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,要了解新媒体,关注新事物。其次,要主动和孩子说心理话,与孩子建立一种朋友般的关系。第三,尽量养成家庭聊天的习惯。家人聊天不仅可以引导孩子养成倾听与倾诉的习惯,还可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,使每个家庭成员都更善于倾听,彼此关心,父母就不会再觉得与孩子沟通是一件很难的事了。
家长的委屈知多少谁说高三的孩子痛苦,高三孩子的家长更加痛苦。“为了孩子,我们付出这么多,孩子却这样不争气!”“为了孩子,我起早贪黑,他最起码得考个好成绩回报我吧。”“现在
您的孩子是否:特别懒惰,早上不起床,怎么叫也不起来,起来了还磨磨蹭蹭,书包也要爸妈来整理,晚上还是拖到很晚才睡?在家什么事也不做,吃完饭把碗一推,脏的衣服往沙发旁一堆,什么事都要
在一次高三讲座结束后,一对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到环度。这时候离高考还有几个月的时间。在我们环度的规划室里,我还没张嘴说话,孩子和家长就首先吵了起来。孩子说受不了家长,家长也
孩子不理家长,什么都说烦有的家长对我说:“跟孩子特别难以沟通,不管说什么,她都说烦。孩子现在学习压力大,我关心她一下都不行,她从来都不领情,比如天冷,让她多穿一件衣服,她总是不
种种不幸的家庭或者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成长,很多父母也不知道到底怎样的家庭是孩子喜欢的。为此,我们曾经特地开了个Party,组织幼儿园到大学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
曾有教育工作者对某校一、二年级的50名不爱学习而且行动懒散的孩子进行调查,结果发现,在12个家庭中,父母经常吵架、说脏话;在7个家庭中,爸爸或妈妈只顾自己挣钱,对孩子基本不管不